東鰲新聞資訊:
近日,一則“居民聚餐食用酸湯子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經醫院化驗檢測,初步判定為黃曲霉素中毒。
對此,不少網友疑惑:黃曲霉素雖是強致癌物,但不至于造成這么高死亡率。
而多位網友和專家也陸續表示質疑,認為黃曲霉素可能“背鍋”了,真正的罪魁禍首極有可能是米酵菌酸。
這一中毒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最終發現了這起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
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19日晚發布信息,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
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湯子。
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酵米面食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介紹,
制作酸湯子時,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任其自然發酵,產生酸味。這個過程非常危險,因為很容易被致病菌所污染。
其中最危險致病菌之一就是椰毒假單胞菌,它很喜歡在家常發酵的玉米面里活動,也比較喜歡室溫泡木耳、泡銀耳等環境,
而且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其耐熱性極強,進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夏秋季節制作發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后沒有特效救治藥物,
病死率達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后制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不少人舍不得扔掉過期甚至變質的食物,覺得食物只要煮熟就對身體無害,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米酵菌酸就是高溫煮沸也殺不死的毒素。
對于米酵菌酸,目前醫學上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對癥治療。如果中毒不嚴重,還有機會搶救,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已經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霉變質的原料,
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霉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類食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霉變質的原料,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類食品。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經濟日報
東鰲鹿產品
醫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