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看官~握爪)
天地為熔爐,40左右度的天快要將我們融化掉。
如此悶熱少風的三伏天氣,讓我們對“涼”的追求空前絕后。
夏天酷暑難耐,此時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看似清熱祛暑,
實際清暑不足,反而寒涼易損傷脾胃、消耗陽氣。
所以要養成吃熱餐、喝熱茶,不喝冷飲、不吃冷食的習慣,
尤其在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
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
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我們所選擇的“涼涼”
奶茶一直深受眾多妹紙喜愛,
冬天尚好,大家都會選擇喝一杯暖暖的熱飲來驅走寒氣,
而在炎熱煩躁的夏季,高溫使我們身體中的水分流失的更快,
而在補充水分上來說,無論男女都會選擇加冰的冷飲,
覺得冰越多喝起來越過癮。
誠然是在一瞬間感覺到了降暑清涼,
一口下肚,就像雪碧廣告語描述的那樣:
透心涼,心飛揚!
然而,喝冷飲真的可以達到“降暑氣”的作用嗎?
冰飲料中的水分子大部分處于聚合狀態,
分子團大,不容易滲入細胞,
而熱飲料單分子多,能迅速滲入細胞,糾正細胞缺水的狀態。
因此,冰水或冰飲料的解渴效果反而不如熱茶。
而且,冰飲料雖然會帶來暫時的舒適感,
但大量飲用會導致汗毛孔宣泄不暢,
機體散熱困難,余熱蓄積,極易引發中暑。
冰飲料、冰水、冷飲等的溫度一般要比胃內溫度低20℃至30℃,
大量冷飲進入體內,
很容易刺激胃腸道,引起血管收縮、黏膜缺血,
從而減弱胃腸消化功能和殺菌力,
造成痙攣性疼痛,甚至導致腹痛、腹瀉。
對于老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
喝冰水、冰飲料除了會導致胃部不適,
還可能引起腦血管的痙攣,從而引發心絞痛等,
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喝冰水。
此外,夏天運動的人也不宜喝冰飲料,
因為鍛煉時體內血液大多集中在體表,
消化系統暫時處于貧血狀態,
冰凍飲料喝下后將對貧血的胃腸產生強烈刺激,
使血管收縮而加重貧血。
二、冷風
在無法忍受的熱度下,我們會選擇吹空調、風扇來達到清涼的效果。
長期在空調房內,雖然身體覺得涼爽了,
卻造成了鼻塞、流涕、頭痛、頸椎不適、關節疼痛等空調病。
我們在使用空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室內外溫差不應太大,室內溫度26℃左右比較合適;
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
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一般開空調兩三個小時后就應該開窗戶透氣。
三、冷水
為了對抗暑氣還有些男士會選擇沖冷水澡。
對于習慣用涼水洗澡的人來說,洗冷水澡對增強體質,
提高健康水平和防病治病有很多的好處。
有些人冷水浴后抗寒能力增強,
而有些人冷水浴后出現不適、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
并且所接受的冷刺激程度也有差異。輕度的冷刺激,
身體能調整應付,長期如此,身體就會越來越適應這種刺激;
而當突來的冷刺激超出了身體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時,
身體承受不了,自然就垮了。
那在夏季是否絲毫涼氣不能沾?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要適度“貪涼”,科學降暑。
科學降暑
暑氣炎熱,易耗氣傷津;暑多挾濕,濕易傷脾。
濕熱交蒸,伏天高溫高濕的環境往往讓人沒有食欲,
這時可以自制養生粥,不僅解暑生津,還能調養脾胃。
山藥、蓮子、綠豆、百合、薏米、荷葉等都是不錯的食材。
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2-3種食材與粥同煮。
清熱解暑的綠豆荷葉粥,養心安神的百合蓮子粥,
健脾祛濕的薏米紅豆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伏天人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火”癥狀。
而苦入心,能清心火,食苦利于夏季養心,
此時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苦菜、苦丁茶等,
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東鰲鹿產品
夏日三伏,如火如荼
涼物慎沾,入寒傷胃
純陽之鹿,以熱制熱
無價之寶,鹿鞭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