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高
不与百花争艳,蓄芳于严冬而竟放于春风的梅花,古往今来大凡能执笔绘画者都能成画;而真正得梅之神韵者不多。
我认为李子明先生是当代三湘的一枝独秀。
子明先生成长之路坎坷、文化低、天赋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十里八乡都闻名的漆匠。曾以油漆为材料绘制的伟人像,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论顺境、逆境子明先生一真痴迷于绘画;主攻方向为花鸟,尤擅长梅花。
子明先生笔下的梅花清丽隽永,冰肌玉骨、摇曳千姿;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每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细微中有大的创新;傲霜、凌雪的内在风骨、浩然正气的风貌昭然。墨梅、红梅枝花繁而不乱,老树逢春著花,壮实遒劲,当代某些人忌讳“倒梅”的画技,先生不屑一顾,坚守疏密自然,花枝顺势的写实法则,印证了画家崇尚艺术的高风亮节。
媒体常播出李子明先生专访,报刊杂志常刊载先生其人其画,国内高级别的学术论坛偶出现子明先生一语惊四座地场景,本人对其景仰感亦由此而生;后来知道李子明先生竟与我系邵阳同乡;真正见面是在丁亥之夏齐白石纪念的展厅之中;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又百感交集。
子明先生年逾花甲后画艺大进,社会认同感日增,本应是清闲度日,享受天伦之乐的开始,孰知不知不觉进入“老来忙”行列。索画者、采访者、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惟楚有材、看来是大器晚成又一人了。
子明先生的作品散见国内各地;欧美市场流向呈良性,往往求大于供。值得一提的是李子明先生的作品已被美国旧金山中国艺术博物馆收藏。
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王超尘、朱训德等大师对子明先生关爱有加,也许是良马伯乐之缘吧。子明先生对大师们的感激难于言表,大概这就是子明先生动力的源泉吧。
太平洋彼岸旧金山“中国画院”院长徐耀先生掌握时差、远隔重洋,常在互联网上对子明先生的画作进行评点、鼓励、悉心呵护、关怀备至;艺术无国界,梅花又遇知音。子明先生常说:“他们都是照耀我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明灯。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
北宋高僧仲仁为墨梅画派创始人,传其著《华光梅谱》影响后世;书中着重指出画梅有三十六病诀,对画梅者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读当发现自己的差距而得以升华。
子明先生的梅花作品偶有涉三十六病诀的所列,诚望少作应酬,从高难下笔,贴近自然,远离仲仁所述的三十六病诀;尚能如此,定成当今画梅大师。
邵阳父老在伫候佳音!
戊子年仲秋